2017年10月,周才娜在自己种植的凤梨田前。(图片来源:海南省台办)
中国台湾网10月20日海口讯 当我们提出想在海口见见老朋友周才娜时,她在微信中用语音留言说,这段时间太忙,请到她的凤梨田里会面。于是,我们从海口市驾车50余公里,到达三门坡镇上,又经过一长段曲曲折折的乡间小路,才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凤梨田,见到她和她的先生蔡旭升。
周才娜一边招呼先生为我们泡茶,一边笑着说,“不认识了吧,晒得黑不溜秋的,种田真辛苦,还要看天吃饭,晚上我们还要为凤梨催花。”
周才娜出生于海口南邻的定安县,2003年远嫁到台湾高雄。先生蔡旭升是高雄市大寮区翁圆里里长。刚到台湾时,她相夫教子,也作为志工,为高雄海南同乡会的乡亲及陆配服务。2015年秋,她作为团长,带队参加由海南省台办、妇联等举办的“回娘家,庆中秋”旅台海南新娘回乡省亲交流活动。通过几天的参访,她切实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契机,以及家乡人的热情,于是萌发了回乡创业发展的想法。
才娜自小在家帮助父母种田、卖菜,嫁到台湾后与先生一道在高雄种植凤梨,夫妻两人都吃苦耐劳。他们看到,海南土地肥沃、面积大,劳力成本相对低廉,大陆市场广阔的等优势,就决定利用台湾的先进种植技术、优良品种和管理经验,回海南种植金钻凤梨。
2016年5月,经过认真考察,夫妻二人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的红明农场找到一块200亩左右的耕地,开启了返乡创业之旅。
由于气候相近,自1987年以来,琼台农业合作取得巨大发展。大量的台湾中南部农民来琼租地从事农业生产,为本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海南现代农业的发展。
周才娜说,与海南相比,台湾的精致农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产学研结合、专业化合作等方面。台湾的农业研究所、农会等,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辅导与帮助。海南在这些方面的体制还要继续完善。在凤梨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上,台湾也比较领先。所以他们对在海南发展很有期待。蔡旭升则表示,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关节点,凤梨种植也不例外,有许多细节和技巧要把握,这是在台湾多年实践摸索出来的。
现在10月份,正是催花时节,每天晚上他们都干到11点,抓催花枪的手掌变得瘀青。在当地人眼里,这两个台湾人都是“老板”,对他们亲力亲为、不分昼夜在田里辛劳感到很不理解,甚至有人骂他们是“倒钉”(海南话,意思是“神经病”)。他们只能付之一笑,继续埋头苦干。
夫妻二人请了一些当地乡亲帮忙。有时他们的种植方法和理念与当地人的不合,这些雇工开始不理解,甚至拒绝配合。两人就耐心讲解、手把手教授。慢慢地,乡亲们也明白了他们的用意和理念。当地的种植大户也慕名前来讨教。他俩都毫无保留地无私相授。
“有钱大家赚嘛!希望通过对雇用工人的培训,加上与当地种植户的切磋,带动在地乡亲种植技术的提高,增加他们的收入”,蔡旭升说。
当然,创业不是一番风顺,天气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尤其大。去年9月的双台风来袭,刚刚种上的菠萝苗受到极大摧残。他们只能咬紧牙关,一切从头再来。
才娜说,当初决定回娘家创业,台湾的亲友们并不看好,但夫妻两人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海南各级部门对台商相当友好,服务保障比较到位,再加大陆市场几乎是无限大,回乡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两人又找到近100亩地,扩大种植规模。
事业启步以后,许多相熟的陆配纷纷向她打探情况,表示也希望返乡发展。才娜表示,自己现在更有责任把凤梨种好,期待为姐妹们闯出一条回家创业的示范路子。
在周才娜眼中,海南是自己的娘家、台湾是自己的夫家,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事业成功,向台湾亲人展现海南良好的创业环境。作为高雄海南同乡会的理事,她暗下决心,将来赢利后,拿出利润的5%,支持同乡会的发展,因为,自己是海南人,也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中国台湾网海南省台办通讯员 郭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