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禾,飘转两岸的馨香

2017年11月13日  来源:

  《稻禾》在池上的演出照。(资料图片)

  林怀民(前排中)与舞者在池上体验割稻后合影。(资料图片)

  张爱玲曾乘船路过南台湾,为古画般的青绿山水倾倒,感叹“这辈子不会再看见更美的风景了”。于蒋勋而言,台湾至美风光却在东部。花东纵谷间鼓荡着太平洋的风,活泼的云随时变幻形状,稻田在星月夜恬然入梦。

  同样醉心这方土地的还有台湾编舞家林怀民。初秧、结穗、收割、焚田、春水漫灌……2013年,他用舞蹈和视觉语言,讲述了稻禾的生长故事,并在取材地台东池上首演。多年过去,林怀民带领一手创立的云门舞集全球巡演,舞者们最有感情的舞台还是池上的方田。这并不让人意外。

  日前,《稻禾》首度来京演出。70分钟的舞蹈,40分钟的演后谈,更多人走进了池上的天光云影,为这块土地的绝美和活力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新一代农民”颠覆刻板印象

  作为花东纵谷中的“顶级稻米之乡”,池上早在日据时代便声名远播。上世纪50年代,由于化学肥料的使用,池上米身价大跌。直至90年代后,当地有机种植风气兴起,土地重获祝福。

  不少农人如今像搞研究般详尽记录分析作物长势,四处取经,有板有眼。林怀民在《打开云门》一书中写道,一位老先生骄傲地告诉他,“我们是科学种田。要讲习,要填表格,每天读资料,很忙。”演后谈中同样说起,台下响起一片惊叹。

  “神奇”的可不止这些。在《稻禾》筹备之际,林怀民走进了农人叶云忠的家。刚见二楼超大幅的米勒《拾穗者》复制画,来不及惊讶,转身又是梵高的《星空下的咖啡馆》,这还不算,阁楼竟挂满叶太太的书法习作。林怀民这才了解,很多池上农人都是写字的。耕读人家,不外如此。

  “农友的视野,谈吐和自信大大颠覆刻板的农民印象。不变的是他们的勤朴和诚恳。”见识过“新一代农民的生活”后,深为感动的林怀民立志要把舞排好,于是有了云门舞集创立40周年的纪念舞作《稻禾》。

  以舞作回馈农人致敬土地

  选择以舞作回馈池上农人的林怀民,采取了“非常简单”的编舞方式,并特意将首演安排在当地。池上田间辟出的一方舞台上,赤足的舞者翩然跃动。裙裾翻飞在饱满黄熟的稻穗间,背景是白云苍山。

  剧院的演出中,100小时的池上稻田影像素材,浓缩为舞台天幕和地板上投射交织的生命轮转。虽然林怀民说舞作不走写实的路子,但由于农业生产因素的清晰性,也未见得多么抽象。循着时间线展示稻禾生长过程,行云流水间,多见写意,而自然天地的背景始终都在。生死枯荣,循环往复,稻田四季如此,人生亦如是。

  倾斜的舞台考验舞者的功力,内家拳和太极导引的长期身体训练,让舞蹈动作仿佛扎实地自地底生出,敛神阖目的舞者紧贴地面匍匐翻滚,如同攀附的根系,呼吸吐纳间,满是土地的清芳。

  善于融贯中西的林怀民,在音乐的选择上同样独具匠心。从客家山歌到西方咏叹调以至激越鼓乐,舞作主题和感情基调不断变换,看似异质的元素连缀却浑然一体,把舞蹈情绪烘托得深厚饱满。

  不忘稻米情结与艺术初心

  林怀民曾坦承自己有“稻米情结”。上世纪70年代的《薪传》徒手“插秧”,90年代的《流浪者之歌》大量真米登场。云门四十载,他兜兜转转重回稻田。

  《稻禾》在池上首演,农人称叹,“舞台很美”。3天演出时而烈日当空,时而暴雨倾盆,2000人的座位却满满当当,掌声撼动四野。常有农人为亲睹云门舞集新作长途奔波,还有人路遇林怀民,拉住他的手说,感谢你美好的艺术。

  一言足慰平生。对于社会大众的支持,林怀民常怀感恩。演给“父老兄弟姊妹们”看是林怀民的初心,“艺术下乡”是云门舞集一贯的坚持。“经济上的平权自古以来都不可能发生,但文化的平权,台湾的希望非常高。”

  云门舞集舞蹈教室、云门二团相继成立,户外公演、艺术驻校、驻市(县)经年不断,舞蹈以积极的姿态介入社会。古籍中最古老的中国舞蹈“云门”,正不断创造着当代记忆。

都市农夫!新北民众利用居家闲置空间建社区菜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自己种蔬果吃更健康!居家种菜其实很简单,都市农耕是一种新型态的休闲方式。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新北市有越来越多的小区与邻里开始利用居家周围的闲置空间建菜圃,作为民众交流与休憩的地方。新北市政府绿美化环境景观处于2017年成立可食地景辅导团,帮助小区规划菜圃,也替许多现有的菜圃改善土壤肥力及排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