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如何改变农业?慈溪台创园的回答上了浙报头版头条

2021年03月19日  来源:

《浙江日报》头版头条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网讯 3月15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聚焦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关注慈溪数字化改革在现代农业发展的优质效应!

  报道写道,春耕时节,在慈溪工厂化的养殖基地,数字化设备取代了大量人工,带来了高效农业;在广袤的田野上,万亩稻田建起了数字档案,精准分析土壤盐分、pH值等数据并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家庭农场里,新型职业农民迭代进化,成为农业产业数字化的生力军……

  是的,一场数字化农业的浪潮正在慈溪加速推进,透过一个个颇具前瞻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浙江农业的未来模样正渐渐清晰起来。

  一名饲养工程师、一台电脑,养8.6万多只鸡!在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中心位置,正大集团投资2.2亿元建设的数字化蛋鸡养殖场,用极少的人工便实现了项目年产鸡蛋2.3亿枚。这样的高效农业足以颠覆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认知。

  走出养殖场,外面的万亩稻田里,“无人农场”的梦想也已触手可及。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志强告诉记者,再过几天,他们将尝试用无人驾驶的农业机器人来取代人工,靠北斗导航系统实现田间自动插秧、智能避障、掉头转弯等全套无人作业。去年8月,慈溪横河镇的一个农机服务合作社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无人作业。

  在园区里,慈溪市瑞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琪投资1.5亿元,在盐碱地上建设了一个工厂化的菌菇种植基地。靠着数字化环控手段,他模拟出最适宜的环境,让极难种植的白玉菇一年四季都能收获。

  数字改变农业,也改变了数以万计“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种植大户桑红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承包了300多亩地种蔬菜,如今他又多了一重身份——数字化育苗专业户。他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数字化温室大棚,把技术含量较高、也最困扰传统农户的育苗环节搬入其中。农民要种多少亩蔬菜,只需提前下单,桑红杰就会将苗种按时送到地头。如今,他的育苗基地服务农户的辐射面积达3万亩之多。

  工厂车间、温室大棚内的数字化生产日趋成熟,慈溪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广袤的田野。2019年,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投入240多万元开发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慈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1.2万亩蔬菜基地安装了16个监控摄像头,编制了完整的园区农田信息档案,建立了各类蔬菜种植的数据库。只需在系统中输入蔬菜名称,鼠标点到具体地块,计算机就能根据土壤情况,自动分析出氮、磷、钾等养分的推荐用量。

  从传统农业到效益农业,再到如今更高阶的数字农业……农业主体的迭代式成长让慈溪领跑浙江现代农业。慈溪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科长胡伟宏介绍,仅仅在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慈溪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就有20余个由新型职业农民主导的重大高科技农业产业项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慈溪发展数字农业的主力军。

  去年9月,慈溪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更多革命性的农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在路上。(慈溪市台湾农民创业园)

都市农夫!新北民众利用居家闲置空间建社区菜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自己种蔬果吃更健康!居家种菜其实很简单,都市农耕是一种新型态的休闲方式。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新北市有越来越多的小区与邻里开始利用居家周围的闲置空间建菜圃,作为民众交流与休憩的地方。新北市政府绿美化环境景观处于2017年成立可食地景辅导团,帮助小区规划菜圃,也替许多现有的菜圃改善土壤肥力及排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