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模式动物雪貂产学研发展大会”在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扬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50多家单位近百位专家学者汇聚于此,研讨雪貂资源发展,协同推动生命科学进步。
会上,无锡珊瑚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商业大学、扬州大学,库尼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与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费瑞思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分别就校地合作、产学研合作等签约。
同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库尼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脑发育联合创新实验室”,江苏省实验动物协会创新驱动服务站(模式动物雪貂)、无锡市实验动物协会科技服务站(实验动物雪貂)揭牌;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学实习基地,扬州大学现代兽医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联盟单位获得授牌;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孔庆敏等5位行业青年才俊受聘为青年科学家。
近年来,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始终秉持产才融合理念,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已与13家科研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及浙江大学携手,共建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无锡)粳稻产业技术中心;联合浙江大学设立浙大—锡山现代农业联合研究中心;协同下辖的悦田农机有限公司,与南京农机所、省农科院无锡分院合作共建无锡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示范中心;此外,还与中关村车载联盟、上海联适导航合作打造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无锡)试验区。
随着农业与生物医药领域的跨界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园区不断引进生物科技企业,推动研发生物医药相关产品。比如园区去年引进的蔚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的细菌性痢疾植物源兽用口服疫苗,牛、羊等反刍动物只需摄入含疫苗的饲料,就能从根源上阻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向人类的传播。这类植物源生物药技术的应用,可以彻底摆脱对人或动物体内提取原料的依赖,成功打破物种界限。
由于雪貂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对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株)易感性以及感染后临床症状与人类的相似性,使其用于感染药物的评价具有天然的种属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使用雪貂来做动物模型。在此背景下,园区的雪貂生物育种中心正全力以赴搭建高水平生物医药专业研发平台。该中心凭借在实验动物育种领域的技术积累,不仅为生物医药研发提供优质的模型动物资源,更着力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转化、成果孵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以此吸引海内外顶尖专业团队入驻。通过深度联动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及当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心有效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在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等领域形成合力,持续拓展农业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边界,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新动能。
目前,园区雪貂生物育种中心建设总面积1500平方米,涵盖接种测试区、繁育养殖区、研究数据统计区及实用场景展示区等核心区域。中心育有实验用雪貂2000余只,是全球第二大雪貂繁育基地。中心基于实验动物创制策略与基因工程遗传修饰技术,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雪貂模型,同时开展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药效分析等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在基因功能认知、疾病机理解析、药物靶点发现、药效筛选验证等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领域的实验动物雪貂模型相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