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破译丰收密码 绘就农业“丰”景

2024年11月05日 来源: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

  风吹稻浪,遍地金黄,眼下又到了水稻收获季。近日,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太湖水稻示范园种植的中晚稻迎来全面收割。沉甸甸的稻穗颗粒饱满,稻田里的收割机从收割、脱粒、稻秆粉碎一气呵成,收割好的稻谷转运、装车,繁忙而有序,呈现出一片喜庆丰收的美好景象。

  此次收割的水稻品种包括“哈勃1123”“嘉锡优610”“武香粳6622”“南粳46”“苏香粳100”和“沪软玉1号”,这些品种不仅具备出色的丰产性能,更以其优良的米质和广泛的适应性,为今年的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稻高产的“法宝”是什么?试验田里又藏着什么样的丰收“密码”?让我们一起去水稻田里一探究竟。

  天气晴好,水稻园千亩水稻田里,种植大户周小江头戴草帽,正指挥着农机手们开动联合收割机,有序地进行水稻收割工作。“现在的大田又平整又整齐。”周小江乐呵呵地说,“收割机收割起来方便多了,效率也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上去了。”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提升耕地质量,让更多粮田变良田,是保障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础。近年来,锡山台创园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结合农业生产用地发展方向调整、农田连片整治等工作,通过完善灌排设施、提升农田退水生态、畅通田间道路等措施,将集中连片的地块打造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环境优、效益高的高标准农田,极大地改变了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条件,快速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进程,实现粮食‍‍‍‍稳产提质的目标。“我们现在收割的这个品种叫哈勃1123,是园区自主研发的新品种。”老周继续向我们介绍道,“它的口感比较符合我们南方人的口味,软糯可口,又有嚼劲,是明星产品。”

  在耕地资源有限条件下,粮食增产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粮食单产,科技创新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园区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实施科技兴园工程,坚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载体,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3家科研院所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先后建立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无锡)粳稻产业技术中心、浙江大学-无锡锡山现代农业联合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平台(项目)14个,围绕水稻生物育种、园艺作物育种、农产品加工等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着力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涌现出一批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

  提升粮食单产,良种是核心。在园区水稻生物育种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利用水稻花药培养、分子标记、品种定向改良等先进育种技术,破译“种源密码”,培育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良种。“浙大嘉锡优610”、浙大荃优1610、“锡稻1号”、哈勃903等19个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浙大嘉锡优610”亩产达750公斤以上。在无锡推广水稻新品种种植面积1.1万亩、江苏省4万亩,全国累计20万亩;在锡山区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浙大嘉锡优610”7000亩,并建立示范方10个,提供种子6500公斤,示范面积达5150亩;浙大荃优1610在长江中下游各省种植16.8万亩;哈勃903和锡稻1号在苏北种植约3万亩,助力全国粮食丰产。

  有了良田和良种,还需要良法配套。锡山台创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使用、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促进粮食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园区推广工厂化基质育秧、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农药减量增效防控等技术,大力示范水稻侧深施肥、测土配方施肥3.0模式、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等先进种植技术。“在做好合理的肥水调控基础上,园区推广示范使用水稻专用缓释缓混肥,结合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进行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太湖水稻园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蒋珑介绍,“此外,园区积极开展水稻高产高效与固碳减排协同技术和水稻单产攻关技术等试验,落实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确保水稻稳产。”

  2023年,园区生产的“锡山大米”取得全省首个、全国第二个水稻碳标签证书,并于2024年成功通过复审。碳标签是一种标注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数,对于实行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节约化生产,推广绿色轻简生产技术,减少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以及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锡山大米碳标签采用PAS  2050以及ISO14067等国际标准,经过认证核算,生产5公斤锡山大米,从种植到包装的净碳足迹为-4.1619kgCO2e,即碳减排量为4. 1619公斤。化肥和灌溉是农业两大重要的碳排放源,做好两者的减量是重要的农业结构性减碳方式。近年来,园区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项目,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在冬闲时,水稻田内种植油菜、紫云英等天然绿肥,稻作前深翻入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种植400多亩这样的“绿肥”。第三方检测机构连续数年跟踪采集相关的数据显示,水稻园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可见农田化肥施用量逐年减少,亩均产量逐年上升,耕地质量和土壤理化性状进一步改善。

  目前,锡山台创园已建成江苏省绿色大米生产基地,每年示范推广水稻新品种(系)20余个,小麦新品种10余个。园区秸秆综合利用处理率、农产品抽验合格率均达100%,绿色防控面达90%,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5%以上。

  “今年夏天高温天气持续比较久,对水稻夏季田间管理带来不小压力,我们适时采用日灌夜排降低水稻体温、酌情补施速效肥提高氮代谢、根外追肥或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方式增强稻株抗性,科学灌溉,合理施肥,定期打药,最大限度减轻极端高温影响。”太湖水稻园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蒋珑说,“今年水稻总体长势良好,品质明显提高,预计今年园区粳稻亩均产量可达1200斤,部分品种有望突破1300斤。”

  得益于稻麦轮作的种植模式,除了水稻保持高产稳产,上半年的小麦收成同样喜人,“我们收获的小麦品种有盐麦1号、扬麦33号和扬麦34号,生产总体形势良好,是丰收年,从扬麦34等高产品种来看,亩均产量超850斤。”太湖水稻园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蒋珑说,“科学的稻麦轮作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能有效调节土壤养分,提升稻田粮食产量。”

  下一步,锡山台创园将继续锚定建设一流国家级农业园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为导向,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厚植农业产业发展沃土,努力绘就农业好“丰”景,争当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