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锡山大米”获江苏省内首个负碳标签

2023年08月02日 来源:

  

       通过合理的减排固碳措施,农业生产可达成负碳目标。这样的奇迹,就发生在“一粒米”身上——近日,经江苏省农科院、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证,锡山台创园的“锡山大米”成功获得碳标签证书。这是江苏省获得的第一个也是国内第二个水稻碳标签,同时还是苏南地区首个农产品碳标签。

  碳标签是一种标注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数,旨在帮助消费者了解并减少其购买的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对于实行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节约化生产,推广绿色轻简生产技术,减少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以及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化肥和灌溉是农业两大重要的碳排放源,做好两者的减量是重要的农业结构性减碳方式。自2018年以来,锡山台创园内的太湖水稻园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项目,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在园区核心区2000 亩土地上开展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在冬闲时,水稻田内种植油菜、紫云英等天然绿肥,稻作前深翻入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种植400多亩这样的“绿肥”。第三方检测机构连续数年跟踪采集相关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水稻园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可见农田化肥施用量逐年减少,亩均产量逐年上升,耕地质量和土壤理化性状进一步改善。

  化肥的使用还影响到气体的排放。水稻田排放的气体以甲烷为主,这是由于稻田长期淹水形成厌氧环境,导致秸秆及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转换成甲烷排放出来。另外,化肥施用到旱作农田后,经微生物反应产生另一种温室气体氧化亚氮。一般每公顷田地施用的氮素,大约就会有1%转换成氧化亚氮排放出来。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种子、育苗、生长管理到采收的各阶段,“绿色低碳”都在尝试探索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路径。以种子为例,基于种质资源,园区内的无锡哈勃生物种业公司研发出具备减碳优势的新品种,像采用节水抗旱稻,并配套绿色栽培技术体系,可节水50%。当灌溉水量减少,就意味着甲烷排放也会相应减少,使用生物肥、缓释肥等,用肥量较常规减少15%至20%,也会相应地降低氧化亚氮的排放。

  对于水稻田来说,高效节水也是“减碳”的必要项。太湖水稻园核心区2000 亩农田建立了水稻园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确定最佳灌溉时刻、最佳灌溉水量与灌溉时间以及最优轮灌组合,实现远程精确控制、适时适量科学灌溉,在节水、节电、节肥和减少人力成本等方面使亩均综合生产成本降低 30%。水稻田里的一个个设备中,还有喷灌及微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探索以肥调水的最佳方案,减碳的同时降低田间管理成本,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锡山大米碳标签采用PAS  2050以及ISO  14067等国际标准,经过认证核算,生产5公斤锡山大米,从种植到包装的净碳足迹为-4.1619kgCO2e,即碳减排量为4. 1619公斤。

  在业内人士看来,低碳农业需要推广相应技术、开展市场化探索、配套扶持政策等层面协同推进。“农业上讲绿色低碳,一方面是要减少碳源,即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还要增加碳汇资源,即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锡山台创园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时峰说,“就农业园来讲,既要通过农作物、土壤等增加碳汇资源,更要通过投入品减量、科技增效、循环利用等方式,减少碳排放。”

  近年来,锡山台创园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此次创建“锡山大米”碳标签,以“碳”这门国际语言提升生态价值,助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产品标识制度的有益尝试和“两山”转化的具体创新实践。在全球推行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锡山大米”将加快碳标签的推广应用,践行农业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