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清流台创园:如何当好“管家”,留住台农

2018年06月22日 来源:

  清流台创园地处山区,资源与资金都不算最充沛,然而却在去年国台办和农业部组织的首次全国台创园发展建设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三名。目前,落户清流台创园的台资企业有51家,年产值超10亿元。清流台创园的磁吸效应何在。

  台企落地,提供“保姆式”服务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洒进组培玻璃棚时,58岁的吴森源都会出现在大棚内,悉心照料、观察正在无菌栽培的各色精品国兰。2009年,清流台创园升格为国家级台创园,园区规划总面积21万亩,核心区面积5.6万亩,分布在嵩溪、嵩口、赖坊、长校、龙津等主要乡镇。瞄准时机,吴森源入驻园区,在嵩溪镇成立森源兰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国兰杂交育种、组培、栽种、销售等业务。时至今日,他用“十年磨一剑”形容自己当初的决定。

台商吴森源在组培玻璃棚内,悉心照料、观察正在无菌栽培的各色精品国兰。吴洪 摄

  “国兰的育种、组培、栽种投入高、回报周期慢,不仅需要好的生态环境,更需要一个稳定、优质的营商环境。”曾在台湾种植花卉30年的吴森源,对清流台创园管委会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育种基地的道路、沟渠和智能温控钢架大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得到了补助。甚至最困难的融资贷款也帮助我们解决了,贴息比例达到80%,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

  为了协助台商解决土地租赁、劳动争议、购销合同、借款合同等纠纷,清流台创园管委会协调有关部门在核心区设立了“台胞连心警务室”“涉台巡回检察联络室”“司法服务联络点”等公、检、法单位的联络点,首创陪审员(联络员)工作机制,成为园区发展的一大亮点。几年前,吴森源与云南买家发生买卖合同纠纷,正是“司法服务联络点”的工作人员出面协调、主动介入,让吴森源避免了一场原本需要异地奔波的诉讼,最终追回了被拖欠的款项。

  如今,十年磨一剑,森源兰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大陆最大的精品国兰繁育中心,年组培生产能力达400万盆。“下一个十年,我将把重点放在组培上,这也将是一个逐步回收收益的过程。我希望,在清流这片四季花开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国兰种植冠军梦。”吴森源说。

  深耕清流的不仅有老台商,还有新台农。上个月,台资企业、三明市清流绿色海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清流台创园正式挂牌,负责人谢锦元、蔡明显皆是从石材行业转入生态养殖行业的新台农。他们说,大陆越来越重视环保,从石材业转行养殖业,一是响应大陆政策,二是看重了大陆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谢锦元与蔡明显将养殖澳洲龙虾作为新的创业方向,并通过土地流转在嵩溪镇获得了120亩的土地,前期利用60亩土地开展大棚养殖。“初来乍到,我们只提供了资料,剩下的证照办理和对接工作都是他们做的。”蔡明显告诉记者,清流台创园管委会安排专人协助他们办理了项目审批、土地流转、营业执照等手续,这种“保姆式”的贴心服务,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养殖技术、开拓市场。

  好政策四两拨千斤。据介绍,近年来清流台创园运用财政奖补资金,带动台资企业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清流台创园管委会副主任罗尚华告诉记者,园区内台资企业每年获得的财政奖补资金超过2000万元,仅去年就完成了园区道路、渠道、钢架大棚、节水喷滴灌设施等11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他们还定期召开园区银企对接会,协助台资企业获得法人授信、小额担保贷、小微企业成长贷等贷款,并向上申请贴息补助资金,有效缓解了台资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服务贴心,留住人心。截至目前,落户清流台创园的台资企业达51家,总投资5.2亿元,形成了花卉苗木、特色养殖、农林产品加工、生态休闲旅游等四大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融入地方,两岸携手合作成趋势

  初夏时节,赖坊镇海峡两岸茶博园的东方美人茶迎来夏茶采收季,茶山上四处可见采茶工人忙碌的身影。经营这片茶山的茶农是一对来自台湾的兄弟,大哥叫邓国权、弟弟叫邓国光。邓国光告诉记者,他们来自台湾苗栗,是地道的客家人,从小跟随父亲做茶,至今已有50年。哥哥邓国权是台湾有名的茶王,曾连续多年在台湾东方美人茶评选中夺魁。

  

初夏时节,赖坊镇海峡两岸茶博园的东方美人茶迎来夏茶采收季,茶山上四处可见采茶工人忙碌的身影。吴洪 摄

  “台湾茶山基本饱和,清流土质好、山地多,气候也适宜种植东方美人茶,加上清流与苗栗同是客家人聚集地,这里的村民让我们感到很亲切,所以我们选择来清流种植东方美人。”2011年,邓国光兄弟从台湾引进种苗、制作工艺,在赖坊镇创办了东方美人清流茶叶有限公司,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发展茶产业。“目前,公司的制茶师傅都是本地人,采收季我们也会聘请村民上山帮忙采茶。”邓国光说。

  近期,邓国光还与当地油茶种植业者吴轩毅合作,成立了三明元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专业设备,将东方美人茶的春茶与秋茶粗加工制成抹茶,销售给需要抹茶配料的企业。这个项目得到了清流台创园管委会的大力支持。

邓国光(右)与儿子邓智龙一起制作东方美人茶。吴洪 摄

  “制作东方美人茶主要用的是夏茶。为了让春茶与秋茶得到充分利用,我们积极促成了两岸业者的合资,并寻求各方资金支持,让企业采购制作设备、完善喷灌设施,在油茶地套种东方美人茶,拓展东方美人茶的产业链。”罗尚华表示,携手大陆业者发展农产业,已成为不少入驻清流台创园台企的新选择,目前园区内两岸合资的企业占七成。

  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是两岸合资企业最大的优势。6月中旬,记者走进位于清流县长校镇的灵台山生态观光园,只见一串串饱满欲滴的葡萄正从青色转为紫色,再过一个月这里将迎来采摘游的旺季。“基地里的葡萄既有福安的巨峰葡萄,也有奶油葡萄、金手指葡萄等来自台湾的品种。今年葡萄产量预计达到15万公斤,接待游客采摘的时间将从7月中旬持续到9月,一天接待人数可以达到3000人次。”灵台山生态观光园的负责人黄水瑞告诉记者,他与来自桃园的台商李陈门达合作,于2015年成立了清流灵台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台湾葡萄种植技术和新品种,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目前企业每年利润率达30%。

  连日来,种植国兰的吴森源也正与嵩溪镇村民彭水土协商合作适宜,希望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村民一起种植国兰。“融入地方,就是要资源与收益共享。只有合作,才能扩大国兰的产量与规模。”吴森源说。

  合作投资,让清台产业深度融合。据介绍,在花卉苗木产业方面,近年来清流台创园依托森源兰蕙、东方龙樱花等台资企业,辐射带动全县种植兰花、鲜切花、樱花等各类花卉苗木6.6万亩,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辐射带动周边1万多人增收;在特色养殖产业方面,依托台资企业,引进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成功养殖台湾虹鳟、金鳟、泥鳅、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并带动周边村民改变传统养殖体系;在农林产品加工方面,依托东方美人茶、台湾丝瓜精油、清流豆腐皮、赖坊花生等生态有机农产品,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辐射带动周边5000余人增收;在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方面,依托生态茶园、生态观光园等项目,促进传统种养业与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电商平台,打通输出最后一公里

  蔬菜、花卉、大米、羊肉、蛋……在清流宏畅电商O2O线下体验馆,工作人员每日都会盘点摆上货架的各色农产品,而在线上这些农产品将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各大城市,其中不乏来自清流台创园台资企业的农产品。

  清流地处山区,资源与资金都不算最充沛,如何打通园区农产品输出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清流台创园管委会思索的课题。2015年以来,在“互联网+”的热潮引领下,清流台创园积极引导园区台企发展“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产品”的经营模式,还专门聘请电商专家到园区为台企开展电商培训。

  宏畅电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由台商汤锦镇与清流商人黄友志共同创办,于2015年5月正式通过工商注册,采用O2O和B2C相结合的模式运作。“我与汤锦镇在园区合作生产农产品的过程中,都感受到了运用互联网打通输出通道的必要性。”黄友志告诉记者,他们在三明、厦门、福州等地设立了5家线下体验店,线上平台则主要通过淘宝网进行直销。“目前,有三四十家台资企业和大陆企业入驻,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一年销售额可达5000万元。”

  想其所想,办其所需。在清流台创园管委会的推动下,目前园区已成立了3家电商企业。“相对而言,当前园区电商企业的规模、数量、覆盖面还不大,我们希望未来电商产业成为园区四大主导产业之外的第五大产业。”罗尚华表示,下一步清流台创园将扶持宏畅电商、天宝信息等电子商务平台,与“本来生活网”等农产品电商网站签订线上销售合作协议,鼓励更多台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清流是三明市引进台资企业最多的县域地区。为了促进台商与政府(部门)、当地居民,以及台商之间的交流互动,当地还成立了清流台商联谊会,不定期举办“烧酒会”等台商联谊活动,宣传大陆最新政策措施。同时,清流台创园核心区的嵩溪、嵩口等乡镇分别与苗栗大湖、南投水里等乡镇结为友好乡镇,定期交流互动,并通过客家联谊、探亲祭祖等形式,让彼此的心走得更近。

  “最近,刚刚闭幕的海峡论坛上,福建出台了‘惠及台胞66项具体举措’,这让许多在福建创业、生活台商、台农吃下了‘定心丸’,也让我更安心地留在清流接班。”几年前,80后台湾小伙邓智龙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山城清流,参与父亲邓国光的东方美人茶事业。“未来,我希望让更多村民一起学习种茶、制茶技艺,进一步扩大东方美人茶的种植规模和销售市场。当然,我也会推荐岛内青年多来清流走走看看,因为这里不仅有好山好水,还有贴心的服务、亲切的乡邻,随时欢迎他们来施展抱负、实践梦想。”邓智龙说。(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通讯员 吴火招 巫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