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专家携手水稻量质提升,共同书写“把饭碗牢牢端在手里”

2024年08月28日  来源:锡山台创园

 

  

  8月19日上午,加纳大学技术团队来到无锡考察作物育种和改良相关课题。2022年无锡哈勃生物种业技术研究院首次与加纳政府、大学开展水稻合作,2023年第一次在西非试验田获得产量翻番的亩产倍增效果,今年4月,科技部首批中国—非洲伙伴研究所交流项目推进,加纳大学项目负责人西非作物改良中心主任Eric Danquah教授等一行技术专家来中国交流访问,特地来锡考察影响水稻高产的关键环节“育种”。作为全国水稻育种的“排头兵”,在锡期间,锡山台创园无锡哈勃生物种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舒庆尧教授陪同西非专家考察水稻试验田、育种实验室、大米深加工车间等水稻产业的相关场景。

  

  “这里的高产令人惊讶!”在锡山台创园太湖水稻园的高标准试验田里,正处于“抽穗期”的水稻长势喜人,亩产普遍超过1000斤的农业高效管理现场令加纳大学西非作物改良中心的专家们由衷赞叹。培育创新品种、加强“本土化”育种研发,是东半球农业专家们眼中实现本国“大米自由”的关键。

  

  “今年开始,项目合作的重点将主要通过我们的育种技术和经验,帮助加纳的水稻种子实现品种改良与提优,从而在抗性、产量上实现更大突破,加纳人的理想产量目标是亩产400公斤,这个目标今年就能实现!”舒庆尧教授介绍,为推动中非伙伴研究所计划的实施效果,使之产生更长远和更大的作用,无锡哈勃生物种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加纳大学、加纳Flamingo稻米加工公司联合申报了“中加水稻产业技术联合实验室” ,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中国和非洲在水稻产业技术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水稻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水稻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水稻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等,以适应中国和非洲在水稻产业发展中的需求。

  

  “稻米在加纳是昂贵且奢侈的主食品种,由于加纳目前的水稻种植产量较低,加上种植区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病虫害较多等原因,本地水稻的亩产仅在150至200公斤之间,要让更多人吃上米饭,水稻提升产量势在必行。”据悉,加纳本国的大米主要依赖进口印度,每年需要采购5000万美元以上的进口大米。西非加纳大学生物育种专家Eric Yirenkyi Danquah 教授介绍,“把饭碗牢牢端在手里不仅是中国人的理想,也是加纳人正在奋斗的目标。”中国先进的水稻育种技术对西非的生产种植研究很有借鉴意义,希望通过双方项目合作的深入,将更好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带到西非,并通过项目开展惠及西非作物的科研平台,培训更多的西非农业人才。据介绍,去年开始,加纳对本国的花生、高粱、西红柿等作物的相关育种技术和中国展开深度研究,已有相关技术团队来中国学习交流并尝试市场化合作。

都市农夫!新北民众利用居家闲置空间建社区菜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自己种蔬果吃更健康!居家种菜其实很简单,都市农耕是一种新型态的休闲方式。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新北市有越来越多的小区与邻里开始利用居家周围的闲置空间建菜圃,作为民众交流与休憩的地方。新北市政府绿美化环境景观处于2017年成立可食地景辅导团,帮助小区规划菜圃,也替许多现有的菜圃改善土壤肥力及排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