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探索两岸农业跨产业融合 盼借助31条惠台措施吸纳人才资金

2018年03月27日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3月25日讯据海西晨报报道 “大陆农业市场体量大,对于有丰富经验的台商来说,发挥空间巨大。”厦门柠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传说,31条惠台措施中对于从事农业的台企也给予了与大陆企业一样的补助,这将会带来一场两岸农业交流与发展的新热潮。来到大陆打拼农业市场的台商们开始注重发展农业服务业。“现在大陆注重发展农业经济,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将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台商罗继志说,他将文创与农业结合,打造的特色文创小镇正在大陆市场铺开。

  思考:大陆农业需转型

  在罗继志看来,大陆振兴农业正当时,而台湾的精致农业已成熟化,二者相结合将为大陆农业市场注入新活力。

  五年前,张志传来到厦门同安种植柠檬树。“大陆农业市场成长空间大,而且有政策扶持。”张志传说,如今单一的农业模式并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他便思考着转型农业模式,发展休闲农业。

  2016年,张志传便开始转型之路。张志传说,“大陆的休闲农业还在起步阶段,我希望改造柠檬园,融入观光与体验服务来吸引游客;同时,也在考察大陆其他地区的项目,发现不少农村都希望能实现农业转型,增加附加价值。”

  计划:文创+旅游盘活农业经济

  经过罗继志团队规划的特色文创小镇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参与打造了江苏的丝绸小镇、海南的农垦小镇,还有在厦门的果园规划,都是根据当地的特色进行改造,让整个业态焕发新活力。”罗继志说,发展特色农业核心在于如何吸引人来,如何让消费者留下。

  罗继志表示,利用当地文化创造场景,讲述当地的故事,打造当地特产等,通过一村一品的行销方式,让来体验休闲农业旅游的消费者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新农业的特色。

  张志传表示,发展农业,只做农产品比较薄弱,要整合多方资源,把产品带出去的同时,开展活动引发大众兴趣,才能促进农业长久发展。最近他与台商合作欲将同安的农地进行规划。“我们计划打造农业创业园区与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并引进台湾的先进农业种植,向民众开放。”

  新措:打造平台引进人才、资金

  罗继志说,在了解31条惠台措施后,他认为在两岸农业方面,可以打造相关平台,将台湾专业的农业人才、资金等引进大陆。“我们团队中有不少台湾农业专才,31条惠台措施中关于人才的政策、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让他们看到了发展的更多机会,提升他们到大陆发展的意愿。”

  张志传则希望借此契机,开展两岸农业交流活动。“我们计划开展两岸农业交流活动,组织大陆农民到台湾学习技术,同时在大陆举办交流会,吸引台商来大陆考察,引入资金等,希望有互助互惠的效果。”

  农业+文创发展新路径

  来自台湾嘉义的罗继志,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创达人”。台湾《中国时报》美食、旅游版记者出身的他,2010年前进大陆,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具象化打造文创商品。这几年,随着大陆发展乡村旅游,罗继志用文创融合一、二、三产业的概念打造文创农业,广结硕果。

  “大陆发展农业特色小镇正当时,我们希望能将台湾先进的理念与大陆市场结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创农旅项目。”罗继志说。

  两年前,应厦门大学邀请,罗继志参与美丽乡村规划,与农旅文创结缘,之后走南闯北,为各地特色小镇、乡村旅游项目做总体规划和运营执行。在海口、南宁、成都、济宁、苏州,厦门等地,都已有或正在接洽的合作项目。

  每到一处考察,罗继志习惯在朋友圈记录“文创手札”,分享经验。他说,手绘导览图+吉祥物的运用,是农旅文创的主流,运用吉祥物,加上手绘导览图,吸引游客。如果再加上电子寻宝游戏,融入互联网,就更完美了。

  罗继志曾经参与过同安白交祠的项目。“我们做一品一村的规划,引入新概念,那里生产地瓜,我们将其打造成地瓜羊羹,并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体现这里的文化,游客来这吃着地瓜羊羹,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印象深刻,也能让当地的农民增加收入增加产业附加值。”他还为此总结三点:一是用文创的概念改造传统农业,注重吉祥物IP导入;二是实现三个产业的融合,让农产品充分发挥附加值;三是挖掘在地文化,打造专属节庆,以文化体验活动带来人潮,增加知名度。

都市农夫!新北民众利用居家闲置空间建社区菜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自己种蔬果吃更健康!居家种菜其实很简单,都市农耕是一种新型态的休闲方式。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新北市有越来越多的小区与邻里开始利用居家周围的闲置空间建菜圃,作为民众交流与休憩的地方。新北市政府绿美化环境景观处于2017年成立可食地景辅导团,帮助小区规划菜圃,也替许多现有的菜圃改善土壤肥力及排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