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 ——访昆山市副市长汤土云

2016年12月07日  来源:城市导报

   

  昆山副市长汤土云。

  中新上海网12月5日电(张宝珍)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安全健康的食品。 昆山,地处江苏与上海之间,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多万人。在人们的记忆中,昆山,不仅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还拥有“中国第一水乡”千年古镇周庄;尤其是在2010年9月,昆山与维也纳、新加坡等5城市获该年度联合国人居奖,而享誉海内外。今年,昆山又被住建部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昆山市副市长汤土云告诉记者,近年来,昆山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不忘农业;在推进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同时,不忘农民,始终坚持按照都市农业的总定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称号,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园25个,总面积7万多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0家,“三品”总数达386个。去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52.37亿元,实现增加值30.66亿元,农业亩均效益由2010年的2238元增长到2015年的3340元。

  汤土云坦言,昆山的农业,前景不可限量。具体来讲,在昆山发展农业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在区位上,位置优越可以成就“生鲜”。生鲜是农产品的生命线,昆山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紧靠上海大市场。区内有五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都可以15分钟内上高速,30分钟内抵达上海和苏州,同时,拥有京沪高铁和沪宁城际铁路两条高铁及轨道交通11号线直连上海,未来昆山S1线开通后,全昆山将实现与上海、苏州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二是在资源上,昆山土壤肥沃可以铸造品质。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昆山就是苏州粮食产量最高的县。这里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3万亩,用昆山的水土培育出的阳澄湖大闸蟹享誉全世界。三是在配套上,昆山经济发达可以实现耕种现代化。为全国第一个GDP超3000亿元的县级市,已经连续12年荣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名。在工业化的支撑下,昆山农业机械化率已达90%,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接着,汤土云就话题转入昆山农业发展载体——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并就此进行重点介绍。他说,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自2007年由国台办、商务厅、农业部三部委联合批准建设以来,按照“五体现一平台”的规划原则,即体现“绿色、生态、科技、高效和休闲”,为昆山、“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支撑和借鉴平台,目前初步建设形成了高科技农业合作区、特色农产品合作加工区、高效生态农业合作区、都市生态观光农业合作区四大功能区。

  汤土云娓娓道来说,高科技农业合作区,突出科技农业概念,着重发展生物技术、名优种质种苗技术、精深加工技术。代表企业:昆山科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作物转化育种和现代作物育种,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级现代化育种项目、江苏省重点科技项目等,克隆了多种新型的抗除草剂、抗旱、抗盐碱基因,培育出了抗除草剂、抗旱、抗盐碱的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新品系等一系列良好成果。

  特色农产品合作加工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000亩,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代表企业:鲜活果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1998投产以来,陆续开发浓缩果汁、烘焙产品、鱼浆制品、果汁粉等产品系列,力求提供天然健康专业食品物料,以创意激发流行,成为最受欢迎的供应商。相继获得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等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荣誉。

  高效生态农业合作区,按“三带一中心”分别重点规划优质粮油产业带、特色果蔬产业带、特种水产产业带和一个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借鉴和吸收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积极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绿色低碳的产业格局。代表企业:台湾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清水台鲷”为品牌,是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台湾鲷养殖、研究及推广的企业,也是全国首家唯一坚持无药养殖的循环农业基地。

  都市生态观光农业合作区,依托昆山周庄镇、锦溪镇和千灯镇三古镇和阳澄湖、淀山湖、商殃湖三大湖,进行昆山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布局,把历史、人文、自然、民俗等通过农业的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以“乡伴好时光”为品牌,深入发展农耕文化与乡村生活的体验游,将全市农业资源串珠成线,兼有休闲度假、运动健身、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真诚欢迎广大客商来昆投资兴业、考察,休闲旅游……”汤土云如是说。(完)

都市农夫!新北民众利用居家闲置空间建社区菜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自己种蔬果吃更健康!居家种菜其实很简单,都市农耕是一种新型态的休闲方式。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新北市有越来越多的小区与邻里开始利用居家周围的闲置空间建菜圃,作为民众交流与休憩的地方。新北市政府绿美化环境景观处于2017年成立可食地景辅导团,帮助小区规划菜圃,也替许多现有的菜圃改善土壤肥力及排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