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重塑“地标”余甘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12月02日  来源: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网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网讯 余甘是惠安传统的特色水果,口感先酸后甜,咀嚼过后口齿间留有余甜,承载了惠安人“苦尽甘来”的美好回忆。惠安人种植余甘早已追溯到明朝。当时正逢正德皇帝下江南,曾经品尝过惠安的余甘果,并将这株余甘诰封为“皇帝甘”。直到现在,虽已有630年的高龄,却仍然在年年结果。“惠安余甘”还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级余甘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等多项殊荣。

  早些年,惠安余甘因生产主体缺失、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投入少、栽培技术落后、野生资源逐渐消亡等因素导致经济、生态效益萎缩,一度农户下滑至120户、面积减少至8000亩、年产量跌至4500吨。惠安县立足乡村振兴,树立“建基地+抓龙头+创特色+树品牌”工作思路,优化主体、品种、产业架构,逐渐恢复并做大做强余甘产业,现已形成3万亩栽培面积、4万多吨年产量、1亿元年产值的规模体量,孕育3家较大规模的余甘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近1600多户。

  1、推行“合作社+农民+N”耦合组队

  针对劳动力转移、生产主体缺失、果园逐步荒芜问题。一是拓宽“合作社+农民+链商”战线。成立蓝田益民余甘专业合作社、田船余甘专业合作社、惠农余甘专业合作社3个合作社,吸纳农户1600户,依托合作社实施集体培育+种植+采摘+收购+分销+物流配送一站式服务,对接批零企业525家、食品加工企业35家、线上销售平台13个、物流企业8家,充分保证标准化种养出果率、购买率和单亩效益,农户数量由最低谷120户提升至2100户、增长1650%,种植面积提升至3万亩、增长275%,平均亩产效益达4500元,紫山镇蓝田村村民苏川法向我们反馈到:“自从有了合作社,大家就有了依靠,原本打算外出务工的都回到农田上携手创业,现在一年收入比其当初单打独斗提高了近85%,不用愁种不出好果子、地里好货没人收、卖不出好价钱的问题。”二是壮大“科研所+科技员+农民”结队帮扶。由政府搭桥促成合作社与包括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科院在内的3家科研机构技术协作,组建一支40名人员的余甘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0人),同时配置装备有背负式机动喷雾器96台、担架式机动喷雾器11台总计148人的专业机防队,依托科研所精细钻研+科技员大力推广使得农民兄弟切切实实掌握了育良种、出好果的技术,种植机械化率提升58%。

  2、践行“标准体系+精品育种+野生保护”错层涵养

  针对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力量投入不足、栽培技术落后、野生资源不断灭绝、适宜鲜食的品种缺失或未得到开发等问题。一是架起产业四梁八柱。起草《余甘品种》、《余甘育苗技术规范》、《余甘栽培技术规范》、《余甘鲜果》4个独立标准,编印3000多册的技术实用手册,践行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构建“一品一码”追溯体系,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培育1万亩余甘优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二是精品育种出好果。依托消费体验+厂商研调+检测分析+气候属性+错位精培,育有粉甘、南大、六月白、秋白、南丰1号、玻璃甘、枣甘等七类品种,同时采用低位多头高接换种技术,加大甜余甘比重,形成早、中、晚熟齐全,鲜食、加工、药用品种兼备产品结构,鲜果一级品率由35%提升至50.4%,平均年提升一级鲜果率5个以上百分点,农残指标合格率达100%。三是野生余甘保护。依托资源勘探+范围划定+隔离带保护+良品筛选+文化展示的脉络发掘野生资源,目前已找到并得到保护的野生余甘面积达210亩,鼓励科研机构、合作社加大野生品类繁衍子类的筛选分析,选取优势品种培育供标准区域生产增质提量,同时结合文化要素开展保护性工程,激发野生资源效益和文化传承属性。

  3、增进“农业+工业+文旅业”有机融合

  针对加工开发重视不够、深加工成品单一、新品市场好评度不高问题。一是“农业+工业”促成深度开发。搭建合作社、食品加工企业对接平台,激发种植业往初加工、深加工、高科技研发方向逐流动力,加快构建链条完整、竞争力强、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对接科研机构3家、物流企业8家,培育专门余甘加工企业5家,提升产业活力,增进农民收入,如:惠安老爸食品有限公司为福建省农牧业生产化龙头企业,年加工余甘鲜果1万多吨,主要产品有余甘冲腾片、余甘茶、余甘蜜饯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千户农户从中受益。二是“农业+文旅业”传文化、造品牌。引导“惠安余甘”地理标志与休闲采摘、丰收节、文化科普等有机结合,发展旅游生态农业,深挖“皇帝甘”历史文化脉络,今年来接待旅客9500人次、开展拓展训练56次。组织合作社、余甘生产企业参加展销活动,对接全县4个直播基地、480家批零企业建立线上线下营销融合体系,参加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双十一期间带货金额达500多万元,全方位促成品牌进阶提级。(泉州惠安台湾农民创业园)

都市农夫!新北民众利用居家闲置空间建社区菜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自己种蔬果吃更健康!居家种菜其实很简单,都市农耕是一种新型态的休闲方式。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新北市有越来越多的小区与邻里开始利用居家周围的闲置空间建菜圃,作为民众交流与休憩的地方。新北市政府绿美化环境景观处于2017年成立可食地景辅导团,帮助小区规划菜圃,也替许多现有的菜圃改善土壤肥力及排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