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网12月19日讯 11月27日至12月4日,有幸随同农业部赴台湾考察学习“三农”“三生”和六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工作,虽然在台考察的时间有限,但台湾农业发展的模式与成效、农村治理的经验及成果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其发展、治理模式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完善规范的农会组织奠定了台湾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1900年台湾第一家农会三角涌农会成立至今,台湾农会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其农会相关条例也随着时代变更不断进步和完善。台湾农会是联系政府与农民的纽带。正如台湾农会相关条例指出的农会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集供销、信用、推广、保险为一体的农民自治组织。在农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了监督、管理、引导、扶持的关键作用;农会与会员之间、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其多目标、多功能的各项业务互相支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对照台湾农会的发展历程,借鉴其发展经验,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要加强政府在合作社发展中的引导、支持、监督作用,鼓励合作社成为农民自发组成的农业发展民间团体,在政策上支持、引导,在运作模式上规范、监督,使合作社发展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考察学习的新北市莺哥区农会和宜兰县五结乡农会历史已有近百年,组织框架完善,服务项目完整,经营规模不断壮大。莺哥区农会有正式会员1296人,赞助会员11819人,发放贷款98亿元;五结乡农会有正式会员2755人,赞助会员2053人,全会资产达到9亿台币,2016年其信用部发放贷款61亿台币。五结乡农会的发展,为我们今后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当农村合作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在指导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业收益、调解农事纠纷的作用会越发凸显,实现与政府管理的良性互动、有效互补。成立合作社,不仅仅在产品销售上进行统一,还要对农资购置、农产品品种培育和选定、农事管理、农产品质量管理、品牌管理、农产品营销等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要使合作社的运营产生真正的效益,使农民参加合作社得到真正的实惠,只有这样,合作社运营才能长久,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热情才能持久,农业品牌才能永久。
二、高效农业、精致农业的发展是实现农业永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1.发展高效农业,创造农业规模经济。建立农业经营专区,建设安全生产基地,促进农地资源利用效率,搭建资源整合创造规模经济效益的平台。台湾12个市县,通过29个经营主体,建设37个农业经营专区,培育青年农民237人,开展产销辅导班186班,安全验证面积451公顷。真正实现留下优质农地,引进优质农民,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借鉴其发展经验,就岳阳县而言,就是要利用岳阳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一平台,发展壮大农业经济,打造自己的农业经营专区。
2.发展精致农业,创造农业休闲经济。到目前为止,台湾岛内休闲农渔区几乎遍及全岛,成为台湾农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将岛内各地的自然、文史资源和乡村生产、乡村景观相结合,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的一项欣欣向荣的产业。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考察期间,我随团参观了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万宝禄酵素观光工厂、天明制药观光药厂、YUYUPAS、板头社区、南投县集集镇蔬果运销合作社、桃米社区、雅闻七里香玫瑰森林观光工厂等多地,既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又包含了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既有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园区,也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园区;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创业文化产业的创新。其突出的区域特色、极具创意的营销、有机的产业融合、优质的政府服务、高效的农业经济印象深刻。如花莲县仁诚农场,主要以有机蔬菜栽培为主,走发展优质精致农产品的路子,蔬菜销售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几倍,最高时每公斤达到了170元台币;如桃米社区突出生态优势,打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生态宝地。结合当前大陆农业发展程度和现状,发展休闲农业大有可为。一是要出台支持发展休闲农业的产业支持办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四是要加大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力度,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三、农村再生是打造活力、健康、幸福希望农村的内生动力
为促进农村永续发展及农村活化再生,改善基础生产条件,维护农村生态及文化,提升生活品质,建设富丽新农村,台湾自2010年起,相继发布了农村再生相关条例和执行监督办法,设立农村再生基金,成立专门机构,有秩序、有计划地推动农村活化再生。伴随农村再生计划,提出了培根计划,提出了“农村再生,先做培根,培根做好,根留农村”的口号。目前,培根计划累计培训2600个社区,累计160万人参与。考察中,我对其培根计划深有感触:
1.培根计划是乡村治理的自然体现。培根计划由下而上,突出居民当家做主。对乡村发展方向,倡导居民一起商量,共同谋划。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当前,我们就是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育乡村文化,培养新型农民,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引导作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结合本乡本土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开展自己的“培根”计划,让每一农民都有归属感,让每一个返乡创业青年都有自豪感。
2.培根计划是乡村治理的有效推手。培根计划突出计划导向,有秩序地推动,挖掘培育乡村本土文化,培养农民对乡村社区的归属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引导农民提出美好发展愿景。如黄金水乡、新竹县北埔乡南埔社区的水圳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如板头社区突出地域特色,立足传统的交趾陶,发展成为蕴含传统技艺文化的代表艺术村。如果每一个乡村都能找准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定位,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文化传承,都能自觉践行村规民约、坚守道德标准,那么,每一个农村都将是一座历史博物馆,每一个农民都是历史传承人。(湖南岳阳台湾农民创业园 邹飞跃)